澎湃新闻记者韩玉婷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新疆阿图什市阿湖乡就业创业基地一家电子厂的女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以前她主要在家带孩子、做饭,现在她成为了一名车间女工,每月收入增加了2000元左右,家庭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每当发工资的时候,她都会给丈夫和孩子买一些礼物。
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孜”)阿图什市阿胡乡就业创业基地,有很多像她一样从家庭主妇转型为产业工人,实现自己梦想的当地女性。价值观与社会角色的双重转变。
2020年10月20日,新疆克州阿图什市阿胡乡,一名女工在车间作业。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孙展摄
“赚钱养家”
“现代化工厂的到来正在改变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阿湖乡一名干部告诉澎湃新闻,以前当地农村妇女很少参与社会工作,但现在她们积极走出家门,自力更生,实现了脱贫致富。
阿胡乡就业创业基地位于阿胡乡东南部,距阿图什市13公里。于2019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目前基地已入驻企业4家,累计就近就业当地富余劳动力309人(其中贫困人口208人),满足了当地群众就业需求。穷人要“赚钱养家”。
澎湃新闻实地走访发现,就业创业基地建有办公楼、宿舍、托儿所、食堂以及5个标准化工厂。
阿湖乡政府负责人表示,基地采取“园区企业+乡镇+村庄+户”联动运营模式,利用园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农村竞争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和产业转移。不断拓宽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渠道。
“我们是一家招商引资的公司,我之前在广东投资办厂的。”基地内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温卓富告诉澎湃新闻,随着劳动力、土地成本不断上涨,珠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面临生存压力。政府提供的招商条件极大地吸引了他。
2020年10月20日,文卓富来新疆克州阿图什市阿胡乡投资建厂。
刚入驻基地时,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农民培养成工人。
“难度超乎我的想象。”文卓夫说,公司有250多名女工,98%以上没有工厂经验。以前,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以做饭、养羊、养牛、为人民服务为主。主要是老人和儿童,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工人极具挑战性。
“从工作流程到个人行为习惯都是培训内容,细节包括如何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甚至如何使用卫生间。”文卓夫说,虽然培训和磨合过程很辛苦,但女工们的变化也令人印象深刻。他感到惊喜。
“我还记得第一次发工资时,很多女工都高兴得哭了。”文卓夫说,现在他们的精神面貌与一年前“大不相同”。他们不仅用劳动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最重要的是人们变得更加自信。
文卓夫说,工厂也是一个社交场合,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当地女性新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传统的亲友观念。
“一开始,很多女工的家人不希望她们去上班,但现在很多女工的家人都送她们去上班。”卓夫说,这样微妙的变化让他觉得这次投资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这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投资信心十足,下一步要在当地招收500人。
“创造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
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增加收入,致富,这也是克州市政府打造就业创业基地的初衷。
随着传统观念的转变,当地劳动力的优势日益显现。
记者在阿湖乡就业创业基地一家服装公司看到,当地不少女工已经熟练掌握了服装制作技术。
“他们已经适应了工厂生活。”当地政府官员告诉澎湃新闻,这一切都是因为基地的设计为村民提供了新的生活场景。
阿湖乡就业创业基地开创了独特的运营模式——,不仅为创业者提供生产车间、员工宿舍、食堂等配套硬件设施和创业服务,还通过设立托儿所、便民设施等解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商店、食堂。生活忧虑。
“上班的女工只要把孩子放在托儿所就可以了,早上10点送孩子去托儿所,晚上8点下班接孩子,她们没有“这段时间,我们聘请专业老师来教孩子们上课、玩教育游戏。”阿湖乡就业创业基地幼儿园园长努尔古力阿尼瓦尔告诉澎湃新闻。
作为就业创业基地的配套设施,托儿所、便利店本身也能助力“脱贫致富”。
澎湃新闻了解到,目前幼儿园内有40余名学龄前儿童。聘请了两名贫困家庭的注册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每人每月可额外收入2000元;它还吸引了一名注册护士。贫困户开办便利店,每月可增加收入2000元至3000元。同时,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包括食堂厨师、清洁工、保安等,均实现了收入稳定增长。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位克州市政府官员告诉澎湃新闻。
在克州市下辖的阿克陶县巴仁乡,为解决该乡贫困人口的现状和就业压力,当地党委把发展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助推器。按照“企业+农户”发展模式,重点引进绿色、环保、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农村办厂,着力打造与中心区“一站式”模式以巴仁乡(科尔干村)为核心,以电子工业园(该区工厂就业基地)、农副产品工业园为载体。 “区两园”的产业布局结构将积极带动全乡脱贫攻坚。
“现代企业的到来创造的不仅是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社会价值。”阿克陶县巴仁乡创业就业基地负责人向先生告诉澎湃新闻,巴仁乡就业培训基地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目前已入驻4个培训基地。公司共有员工425人。自2019年8月投入使用以来,年产值已达3500万元。 2020年,年产值计划达到6400万元以上。
2019年5月23日,落户巴仁乡创业就业基地的电子工厂正式投入使用。工厂主要生产加工电子线圈、变压器等电器元件。现有员工103人,总产值1400万元,2019年净利润112万元,人均工资保证1200元以上。
2020年10月20日,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巴仁乡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线圈。
如何有效吸引村民积极参与工作、脱贫致富,实际上成为入驻企业的一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我们会根据当地村民的作息时间来安排工作。”该电子厂厂长黄军告诉澎湃新闻,为了给员工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工厂会为员工预留足够的时间照顾家庭,包括农忙时。工厂在季节里也会放假,让工人们可以回家收割庄稼。
“尽量让他们的工作时间不与家庭事务发生冲突。”黄俊说道。
工厂的日常管理也尽可能本地化。公司所有员工均为巴仁乡当地人。因此,工厂安排的“组长”级管理人员以当地人为主,有利于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沟通问题。此外,公司还成立了工会,促进劳资及时沟通,保障工人权益。
“现在公司正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上述电子公司经理阿伊米莎告诉澎湃新闻,一开始很多村民不愿意到工厂上班。现在他们打工挣了钱,不仅自己来打工,还介绍给亲戚朋友。去工厂上班。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项先生说道。
责任编辑:姜子文
校对:张岩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