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记忆里都有一座服装城。
“你穿起来真好看!” “真的很合身,就这个尺寸。” “不能再便宜了,我也不赚你的钱!” “你连这个价格都卖不出去。” “回来吧,亏本卖给我们。你。”春节期间,从北京回到锦州过年的林婷再次听到了这些熟悉的声音。
回老家前后8天,林婷和母亲4次来到火车站附近的地下服装城,买了3件衣服、一顶帽子、一个皮挎包,花费540元。
疫情发生以来,这是林婷第一次到服装城购物。 “味道还是一样,记忆中的感觉还在。”
36岁的林婷从小就经常跟着妈妈去服装商场。作为对公司的补偿,妈妈会给她买冰淇淋或者冰糖葫芦。在她的印象中,十多年前,家里的新衣服都是在这里购买的。
服装城是以服装零售、批发为主的商品集散地。它曾经是许多县的标准。它不同于大型零售商业综合体。在很多消费者看来,前者销售的服装品牌小而杂,但可以讨价还价,后者大多是知名品牌,不讨价还价。
随着城市的升级和服装产业的发展,很多地方的服装城逐渐退出城市,成为历史。
林婷很惊讶锦州的地下服装城竟然能坚持到今天。 “公民现在有了一个购物的好地方。衣服的价格并不高,不像大商场里的价格经常超过几千。最重要的是,在这里,购物可以带回过去的美好时光。”
新变化
金州站前的地下服装城现在叫“第一大道”,但林婷却永远记不起来,因为说到金州的服装城,大家都知道它在哪里。 “看来没必要起一个很具体的名字了。”姓名”。
疫情之前,林婷已经好几年没有去过地下服装城了。我经常参观的是鳞次栉比的大型现代化商业建筑。她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自从到北京上大学以来,她就一直在买名牌衣服。
年轻消费者之所以喜爱购物中心、商楼,与购物环境有很大关系。 “服装城比较分散,虽然能找到衣服,但缺乏购物的休闲体验。”林婷说。
然而这一次,当她无意中走进“第一大道”时,里面的变化着实让她眼前一亮。
熟悉的箱包店、皮具店、百货店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多了很多奶茶店、小吃店、手机贴膜店、美甲店等,虽然都是外面常见的消费业态,但林他们出现在地下服装城,婷还是觉得新鲜。不难看出服装城管理者在创新方面做出的努力。
“第一大道”的每家店铺都呈现出鲜明的装修和陈列风格,有工业风格、卡通风格、少女风格等。 “看起来比大型商场相对统一的装修更有特色。”
春节期间,不少人前来购物。为了吸引顾客,有些商店会在商店门口挂上“进店要有礼貌”等标语。凡是进店的人都会得到一个红包,里面有好运的祝福贴纸,可以放在手机壳上。只要到店购物,即可额外获赠包装精美的春联礼盒。
逛着逛着,时不时就会遇到一家小奶茶店,有热饮也有冷饮。一家美甲店里挤满了女性顾客。在林婷的印象中,服装城只卖衣服,“现在真是不一样了。”
服装城的购物环境,让林婷眼睛一亮。图/贾凤智
老味道
今年是林婷的本命年。妈妈送了她一件红色的毛衣,穿起来很有喜庆的感觉。
“小时候放假的时候,我就盼着爸爸妈妈带我去服装店买新衣服、新鞋子。尤其过年的时候,我就把买的新衣服放回家里. 直到新年我才穿它们。”林婷说道。
林婷在除夕夜才把新买的红毛衣的吊牌摘下来。戴上后,她在镜子前转了一圈,“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锦州人过去常常去服装城购物。那时还没有万达、新玛特,更没有天猫、淘宝。服装城里的衣服是当时最流行的,服装城代表着时尚和潮流。
那时候,无论想买什么,过年前,当地人都会去服装城凑热闹,有的只是为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年味。
还有一对母女在服装城闲逛。张悦挽着妈妈的手臂,逛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买任何东西,“就是为了陪妈妈。”
张悦说,他大部分衣服都是在网上买的。他来服装城不是为了买东西,只是为了“寻找童年的感觉”。
带奶奶来服装城买衣服的周红告诉记者,她是奶奶带大的,以前没什么能力。现在她工作赚钱,只想给老人家买点衣服。我在网上买的时候担心号码不合适,所以几年前我就带着奶奶去服装店看看有没有适合老人家试穿的。
“虽然现在网上购物发达了,但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服装城确实更方便,而且价格也比大型商场便宜很多。”周宏说道。
“第一大道”上,服装店的顾客大多以年轻人为主,但还是可以买到童装、中老年人服装。服装城里的衣服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价格”。
腊月二十九,林婷和妈妈又去了服装城,买了前一天喜欢的皮包和帽子。
在服装城的一个出口处,她看到一个卖袜子的摊位前挤满了很多人,一边挑选一边聊天,有说有笑,十分热闹。林婷表示,春节期间能回家参观服装城,她很高兴。
林婷告诉记者,每个锦州人对服装城这个老地方都有自己不可磨灭的记忆。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也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希望服装城能够越办越好。生活得很好。”
(《民生周刊》记者郭鹏)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