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是广州服装厂新年后的黄金招聘季。海珠康乐村的街道上,不少老板排着长队等待工人到来。吴强就是这些招聘老板之一。
2月8日(正月十八),广州市海珠区康乐村一家服装厂内,吴强蹲在门前抽烟。他的头发有些花白,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招聘车位常工”。在他身后,三个年轻人正坐在缝纫机前工作。吴强说,这些都是现在工厂里的员工。他们都和他一样,从湖北老家南下广州,“闯天下”。
位于中大纺织商务区一角。与附近的鹭江、大塘等城中村一样,广州也有大量的小型服装厂。康乐村西南步行不远就是中大纺织商圈的核心区域,其中包括广州国际轻纺城。相比康乐村小巷的寂静,这里更加热闹、喧闹。
全球纺织看向华南,华南纺织看向中国。广州市商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大纺织商务区位于海珠区空间规划中的“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商圈内已有大小辅料专业市场59个,商铺约2.3万家,商户企业近1.6万家,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行业。超过100,000种。
在康乐村招工的同时,2月10日,海珠区、清远市成立招商引资联合工作组,联系动员7000余家“小作坊式”服装生产企业,邀请300多家感兴趣的企业负责人来到清远市石家庄。巡视焦镇。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刘野表示,这是利用城市更新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确实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在广州发展的现阶段,如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种传统的制造业和批发业需要转移到其他地方。”
饰品城内,一名工人正在拉货。
“新年伊始最难招工,人手紧缺。”
康乐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地滑、巷窄、岔口多。每次走路,都能看到布告栏上贴满了租房广告。抬头望去,天空被两侧的握手楼切割成细长的条状。低头一看,门外挂着密密麻麻的电线和衣服。餐馆并不是到处都有。相反,这里有各种服装工厂。男男女女安静地坐在机器前剪裁和缝纫。工人们使用电动车在小巷里运送一袋袋布料。
吴强的服装厂里,墙上的日历依然是2022年10月。三四排空椅子整齐地排列着。这里本来应该挤满了工人,但现在却堆满了电动车和一箱箱布料。他和刘勇正在使用布料机对布料进行裁剪,这是将布料变成成衣的第一步。
刘勇今年40岁出头,湖北荆州人。他和吴强一起投资经营这家服装厂。他来广州已经20多年了。来海珠区开厂之前,他曾到白云区、花都区等地打工,也做服装加工。工厂开业后,他们的工作就是将客户给的面料加工成成衣。客户将货物带到沙河、十三行等地进行销售。
“我们‘十四五’期间才开工,(现在)才开工两天,是最难招人的时候。”刘勇开工时就招人,但情况并不理想,他打算五六天后再次招人。“情况预计会好一些。”刘勇表示,现在已经过年了,就业相对紧张。一些工人刚刚从家乡回来过年。他们不想那么累,也不想那么着急找工作。而且,现在所有工厂都同时开工了,每个工厂都需要人等等,过一段时间,这些工厂就没有那么多工作要做了,也不需要再招工人了。 “现在临时工更多了。如果有工作,就去雇人。当他们被招募时,就会有人去做。当他们完成后,他们就会离开并解散。 (现在)如果每天(工资)高的话,我可以给你500块钱。”
另一位也在康乐村开办服装厂的湖北老板告诉南都湾财经报记者,大年初十复工后,他们就立即开始招人,但始终找不到足够的人手。这家服装厂门前,一块块布片堆放着,剪下的边角料凌乱地堆在地上。老板原计划招40多人,现在只剩下20人左右。除了几位老员工外,其余都是新入职的员工。 “一开始没人来,现在人都来了,但人家要求很高,每天要求700多元,但我们最多能给500元。”
“(工人)有自己的工作选择……未来招人只会变得越来越难。”刘勇一边说着,一边推着配送机。从事这一行的人相对较少。现在基本都是80后、90后。但80年代出生的群体会逐渐变老……
300余家企业来清远考察
海珠康乐村制衣厂老板招工难的背后,是粤清纺织服装业的规划布局。 2022年12月11日,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推进会在清远召开。今年1月13日,清远市发改局发布《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广州和清远的定位,“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和“广州提出“研发+清远智造”,广州主打高端时尚,清远主打专业特色。
官方数据显示,广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园区去年12月已对接企业5000余家,其中达成入驻协议的企业1496家,入园企业已超过200家。 2月10日,海珠区与清远市成立联合招商小组,联系推介7000多家“小作坊式”服装制造企业,并邀请300多家有意向的企业负责人到清远市石角镇考察。
刘勇前段时间接到清远工业园区的电话。电话那头问他是否想去清远发展。刘庸一时不同意,“清远已经联系我们加工厂了,我们可以去清远,但是搬家如果去清远,这里怎么处理?”
“这里人口最密集,服装供应链最完整。我们来的时候,这里的产业链基本成熟。以前是土路,后来变成了工厂。”刘勇感叹,在康乐村里开了一家服装厂,他们考察了三遍,才选定了地点。
虽然刘勇也认为这里人口过于密集,需要放松。对于清远工业园区他也了解一些,不过到底去不去清远,他还是要观望清远的发展。在他看来,“一个地方并不是一个持续一天的地方”。产业链两天就能形成,而且需要慢慢形成。”
最关心的是产业链能否联动
事实上,这正是广东省湖北商会会长滕华国想要解决的问题。
据滕华国介绍,海珠区从事服装相关产业的湖北籍人员近30万,主要来自湖北天门、仙桃、潜江等地。广州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集中,已成城。经过近30年的发展,铸就了“全国面料首选广东、广东面料首选”的美誉。
滕华国表示,广大湖北服装工人不仅是广州纺织产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贡献者,也是广州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 “我们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广州部分服装企业生产环境拥挤、生产条件差,存在升级或梯度转移的需要。”据悉,位于清城区石角镇的广清中大时尚科技城,规划承接广州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广州市海珠区、清远市均提供了租金减免、企业奖励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滕华国告诉南都湾财经报记者,广东省湖北商会多次出席清远市政府和湖北地方政府在广东举办的投资会议,并与各方进行沟通。他们还收到了中大商圈系统咨询服装厂老板的建议,“湖北服装企业老板们主要关心的是相关产业链问题,特别是服装生产的上下游服务设施能否跟上,比如布匹、辅料的产业链转移。他们(去了清远(后来)能不能把这些产业链连起来,产业链是否完整,是最重要的问题。目前,清远也正在筹划招商引资) ”。
因为湖北的服装企业主大部分都回家过年了,现在一回来就忙着开工。等企业家们度过了这段时间,广东省湖北创业计划将让这些企业家们与清远工业园全面对接。滕华国表示,他们与清远工业园区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几年前,广东省湖北商会就计划今年3月组织商会服装企业到清远纺织工业园区考察,并与清远市政府举行现场对接。专题招商会上,湖北服装厂企业家亲临现场,考察对接清远招商引资事宜。广东省湖北商会还计划在招商前召开多次座谈会,了解大家对纺织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和建议,从而使本次活动取得更大成效。
滕华国认为,与发展了几十年的中大纺织商务区相比,目前的清远工业园确实存在局限性。比如企业搬迁,会涉及到生产环境、产业环节的便利程度。清远距离广州还是很远的。以及人员招聘等方面,都需要接下来改进。但他也表示,清远提供的优惠政策比较充足、到位。 “无论是企业搬迁、开发、金融配套、生产生活设施等都比较齐全。”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东省湖北商会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一位工作人员也向南都湾财经报记者透露,招商活动结束后,他也接到不少湖北服装厂企业家的咨询电话,询问清远的服装厂情况。相关政策,“有的想回湖北,有的想去清远,有的想留在广州。”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数据,现在去清远开发的人大部分都是在辅助材料领域。 “据我了解,没有人去找康乐村的大型服装厂和品牌的湖北老板,只是咨询了解,他们对政策还不太了解。”
也有湖北企业家选择回乡
在湖北老板面前,他们除了留在广州、去清远,还要回到湖北老家。
去年12月12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刘海军一行到广东省湖北商会调研广州服装产业发展情况。四天后的12月16日,由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的“2022荆楚服装粤粤想尝试湖北粤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接会”系列活动在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湖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此次活动在广州举行。
湖北省商务厅厅长王继民在对接会上介绍,纺织服装产业一直是湖北传统支柱产业。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十分关心广东、湖北纺织服装企业回流创业。湖北各级政府鼓励广东、湖北服装企业返乡创业,在纺织服装产业产业布局、平台建设、服务设施和扶持政策等方面积极出台针对性措施,积极为承接广东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健康)状况。
是否返回湖北,工友们也有自己的实际考虑。 “有些人年纪大了,有些人还有孩子。”吴强说,他的家乡湖北基本都是搞开发的,也有服装产业,服装厂也很多。广州很多服装厂都搬回家乡开工,很多工人选择在当地打工,也方便养育孩子。 “虽然工资没有这里高,但至少会舒服一些。”
滕华国还告诉南都万才社记者,一些湖北老板选择回乡。 “他们可能在家乡有投资,或者打算搬离广州市场,因为湖北的招商力度也比较强,优惠条件也相当好。” 。
广州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刘野等人对湖北居民居住的广州城中村——东风村进行调研。他们发现,流动人口通过活跃的日常生活实践,促进了当地服装产业的集群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乡村聚落空间。
“康乐村的服装厂、小作坊都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在村民自建的房屋中进行生产,这种土地利用方式为广州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刘野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由于是集体土地而不是国有土地,康乐村等地区不能建设商品房。与向流动人口租房相比,当地村民租房给小工厂、作坊收入会更高。
刘野告诉南都湾财经报记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就有类似康乐村的东西。当时,温州人在北京郊区制作衣服,形成“浙江村”。后来这个聚落改造了,就没有了。目前,在广州,白云、番禺等区也存在不少类似产业业态的城中村。海珠区的城中村比如康乐村位置特别好,离沙河、十三行、火车站附近的服装市场都很近。
在他看来,康悦村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的。刘野说,康乐村招工难的现象从十年前就开始出现。一方面,虽然服装生产的工资水平高于其他行业(餐饮业等),但这是一项非常累的工作。强度非常高。 “现在的90后、00后,承受不起这样的辛苦,他们宁愿赚更少的钱,做一些轻松的工作,比如直播等互联网相关行业。”另一方面,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大型制造工厂正在向内陆转移。 “毕竟在大工厂工作是受劳动法保护的,工伤是可以得到赔偿的。但如果你在小作坊工作受伤,又没有五险一金,赔偿与否就看老板的良心了。”
这种转变实际上一直在悄然加速。 2021年1月,经过村代表公开投票,合生创展旧改造方案100%通过,成为丰和(康乐村、鹭江村)改造项目合作企业,总建筑面积335.94万平方米在装修范围内。总投资额约346.67亿元,成为广州旧村改造史上投资金额最大的一笔。海珠区“十四五”规划提到要加快丰和村(康乐、庐江)等改造,分批分步骤对街道内村级工业园区进行改造升级,逐步淘汰低端业务,利用区位优势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创新产业。根据城市更新规划时间表,丰和村改造纳入三年计划。
目前,广州和清远正在共同探索和推进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产业集群共建等新模式。刘晔认为,城市更新促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确实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广州发展到这个阶段,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传统的制造、批发业需要转移。”在其他地方,由于空间有限,服装业实际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在这块土地上发展这个产业,其他产业就没有办法开展经济活动。”
“城中村改造对政府有利,也会极大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刘晔表示,如今,纺织服装行业不再是简单的服装贸易,而是一个像窗口一样,展示知名服装品牌、新品和设计理念等,这也是产业转型和发展的方向。升级。他说,不少清远劳动力也来到珠三角等大城市务工。如果制造业搬到清远,这些人就可以在家乡工作。同时,也能对清远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避免了清远劳动力空心化,也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但对于刘勇来说,这些都不是他最担心的。他现在最关心的是今年的经营情况如何。 “期望就是期望,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今年能有生意,赚更多的钱。”刘勇说。
撰文:南都湾财经报记者冯家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