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与城市幽会
静安区的一条小马路,西镇拍摄
事实上,世界上每个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在自己的城市生活得越久,你就会对这座城市越有感情。它已经在你的生命中成长并融入你的灵魂。
年6月,因为想写一本关于南法普罗旺斯风情的小说,所以来到了地中海的尼斯。
阳光非常明媚。我戴着宽边草帽,穿着长裙,光着脚凉鞋,沿着天使湾的英国人大道漫步到了尼斯老城。老城里的巷子很窄,地面都是鹅卵石铺的。道路两旁多是风格各异的古建筑。外墙是温暖明亮的卡其色、砖红色,斑驳的墙壁上装有墨绿色的百叶窗。仿佛带你回到中世纪。
这些房屋大多在一楼设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专卖店、餐馆和酒吧。门前和楼上的窗台上摆放着一盆盆色彩缤纷的花草,展现出现代生活的舒适与活力。老城区的东侧是城堡遗址公园,坐落在一座小山上。它是尼斯新旧城区的分界线。
人们可能不知道法国尼斯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年,尼斯还在意大利人的管辖之下,因此尼斯老城区的建筑具有浓郁的意大利风格。虽然是殖民时期的建筑,但依然保存得如此完美,这是对历史的敬畏。当我在老城里漫无目的地走着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家乡上海。
安东尼·斯托尔对创意生活的描述:“用想象力作为颜料,为外面的世界染上温暖的色彩。”如今,我们的城市处处洋溢着暖色调,“街区适合散步,楼房适合读书。是的,这座城市是有温度的。”走在我的城市里,我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即使是走在地中海沿岸,家乡上海的影子依然从我的眼前掠过。
仔细想一想,那些让我们飘洋过海的东西,如果近在咫尺,往往就会被忽视或者遗忘。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很多朋友想知道我如何才能对我的城市始终保持着永不褪色的新鲜感。那是因为很久以前,我看着我的家乡上海,就像其他城市一样。我把自己视为上海的一名游客,假装我只能在这里停留有限的时间。
带着这样的心态走在上海中心城区,那里的道路和建筑逐渐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慢慢地走着,仔细地观察着,以探寻者、寻宝者的心态与我的城市幽会。
我的年轻画家朋友罗灵均说他很欣赏也能理解我所说的“幽会”二字的全部含义。为了在幽会期间了解她,我开始阅读有关城市规划的书籍和杂志,试图通过城市规划专家的眼睛来看待我的城市。同时,我还收集和研究了大量上海各区的地方志和专家撰写的有关上海历史的书籍。
这个过程从一本关于上海的书《上海的马路》开始,已经持续了18年,并将继续下去。我想这就是命运。没有人强迫你写,你在这方面也从来没有任何功利的意图。正是因为对这座城市刻骨铭心的热爱,才让你坚持行走、写作。
散步期间,我带着小数码相机,独自漫步在上海的街道和历史文化区。我看着那些美丽而古老的建筑,历史的影子从我眼前飘过。这些建筑及其所在的景观区域所营造出的特殊氛围就像都市散文诗。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并且永远不会相同。
走在那里,就像翻阅一本泛黄纸张的书页一样。你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花朵,看到水井的废墟,看到时光的流逝。一座座饱经沧桑的老房子,是上海历史的碎片,蕴含着关于世界和命运的悲喜故事。透过它们,人们可以感受到上海百年的沧桑。它们是这座城市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遗产。保护这些老建筑,就是为了保留建筑建造时期的历史,为城市留下可以想象的地标。
朱玉祥摄
据说,每个城市的过去都有一条可供后人瞻仰的暗道,而老上海的暗道就是散落在历史文化区内的优秀历史建筑。石库门、新式弄堂、各式平房、红绿蓝黑的屋顶,在蓝天下勾勒出老上海褪色的历史。
朱玉祥摄
上海丰富的建筑结构造就了丰富的生活方式,散发着城市气息的大街小巷至今依然热闹非凡。建筑因人的居住而生机勃勃。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简单,却有着难以形容的魅力。
当我边走边读时,上海对我越来越着迷。我感觉自己面对的是一位永恒的爱人,等待着每一次幽会。
这次幽会催生了我写的一本关于上海的书。那是我心中的上海,雍容华贵,色彩斑斓。所以,我把年出版的新书命名为《上海依恋时尚女装小店:精神的行走》。
关于作者
西镇
我的真名是朱熙珍。上海作家。
着有《海上学人——一蓑烟雨任平生》《永不飘散的风情》《花园洋房的下午茶》《梧桐深处的别恋》《走近草根艺人》《在上海寻找上海》等城市文化主题专着。年出版的《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已多次再版,其电子书已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埃默里大学图书馆引进。
年与好友共同创作并出版小说《面朝地中海的房子》。
年被评为静安区十大公共文化旅游人物之一。
年将出版散文集《上海依恋时尚女装小店:精神的行走》,以作家的视角书写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这就是上海于如文
艺术编辑:王菲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