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脱贫攻坚的步伐正在加速、有力。
2013年至2017年,河南577.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5514个贫困村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9.28%下降到2017年底的2.57%。
但由于贫困人口基数大、分布广,河南仍是全国脱贫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全省仍有贫困村3723个,农村贫困人口221.4万人,贫困人口总数居全国第四位。
面对2020年全省全面脱贫目标,河南职教工作者挽起裤腿、撸起袖子——
巩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让当地学校站起来,成为搬不走的专家库。
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新技能培训模式,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学技能、就业。
聚焦县域发展,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办好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成为产业发展的倍增器。
职业教育扶贫“造血”功能正涌入“河南模式”。
壮大家庭资产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10年悬而未决的组织一夜之间被解决,让张先令解开了心结。
2008年,张先玲来到商丘市夏邑县孔祖中等职业学校任教。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直没能进入学校。接下来的几年里,有13位同事有与他相同的经历。
2017年教师节,夏邑县副县长聂离来到学校慰问。得知此事后,她感到很惊讶:“历史欠债必须尽快清算,尊师重教必须落实到位。”随后,县委专程到常委会研究此事。
在当地干部看来,通过县委常委会解决教师配备问题,足以说明“县里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夏邑是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人口众多。 “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夏邑县的必然选择。”聂离说道,“孔祖职业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如果连经营都磕磕绊绊,我们就没有办法服众了。”
这个“绊脚石”包括人员配备、招生等诸多问题。 2016年,孔祖职业学校搬入占地500亩的新校区,但入学人数仅有700人,冷清的校园让全校教职工心灰意冷。
为此,夏邑县正在千方百计解决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该县为多所中专学校采购了农机、汽车等实训设备100余台,建成了2万多平方米的实训车间和教学楼。 2018年上半年,为保证学校专业建设顺利推进,县财政部门还按时拨付孔祖中专各项省级建设项目配套资金150万元。
多措并举,孔祖技高2017年招生人数突破1500人,2018年招生人数突破2000人,在校生4260人。招生规模和入学人数均达到10年来的最高水平。
夏邑县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背后,是河南省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决心。
2018年,河南省计划实现33个贫困县、2635个贫困村、1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2019年,河南将消除14个贫困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是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说。
据统计,2016年以来,河南省各级财政累计对贫困县职业学校投入10.64亿元。 2017年至2018年,河南对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兼职教师专项就业计划”,投资2400万元,帮助学校聘请800名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职业学校现有教师4000余人。近年来,河南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实力显着增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就业转移和职业教育精准发力
曾几何时,操着河南口音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到长三角、珠三角打工,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不过,最新数据显示,如今,河南省农民工中有60%以上在省内就业,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如何掌握技能?贫困家庭如何从这一趋势中受益?
河南省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2017年,全省培训农民工超过210万人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35.8万人次,101.1万人,其中就业脱贫43.4万人。
在此过程中,职业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信阳市平桥区,有一个知名的公共培训基地。该基地投资8亿元,规划面积1156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这是近年来平桥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动作”。
以职教局为纽带,以培训基地为载体,政府、企业、学校成为统一力量,让更多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引导对口就业。公共实训基地目前已吸引航空服务、纺织服装、机电维修等27个培训科目的21所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入驻,每年培训15000余人次。
除了集中培训外,河南还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让技能培训真正贴近群众需求、深入人心。
信阳市罗山县铁铺乡贫困户何元庆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罗山县依托县中等职业学校盘活职业教育资源,建立培训师资专家库,吸纳职教教师、各领域“土壤专家”等专家作为专家库成员,涉及大棚蔬菜、茶叶等种植业、水产养殖、花卉苗圃、家政服务、食用菌生产等数十个项目。群众“一声令下”后,相关专家出发开展培训。
何元庆以前养过几头猪,但因为不懂技术,亏了钱。他再也不敢养猪了。拿到训练菜单后,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选择了畜牧业。几天后,村干部通知和他一起选这门课的村民来听课。现在,他计划再试一次。 “我添加了专家的微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何元庆说道。
在信阳市新县职业高中,有一家特殊的工厂:新县职业高中服装厂。这家工厂不仅是学生的培训基地,也是贫困户脱贫的希望。
原来,学校在承担扶贫技能培训任务后了解到,不少贫困户年老体弱,处于不务农难以养家糊口、外出务工难以照顾家庭的困境。经过充分沟通,当地企业德隆玩具实业有限公司将企业引入学校,成立了忻县职业高中服装厂。
平时,工厂不仅是学生的培训基地,也是贫困户的工作场所。在学校培训后,贫困户只需将生产原料带回家,按标准加工,定期寄回即可换取奖励。
斗山河村居民叶平说:“接受学校组织的贫困户技能培训后,我很快就开始了工作,现在我可以照顾家人,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一切都已就绪,我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
据统计,近年来,河南通过53个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投资4723万元,为1.74万名贫困家庭成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有效促进了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河南还选定2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招收1800名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到田间地头、养殖基地、果蔬基地开展教学,培养一批能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专注行业,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河南在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时,注重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布局职业教育资源。仅2017年,河南就投入1865万元支持47所学校加强专业建设,鼓励和引导学校满足当地行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为什么要这样做?郑邦山说:“围绕产业兴办职业教育所带来的辐射效应,不仅让贫困地区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也让贫困户看到了致富的光明前景。”
玉雕产业是南阳市镇平县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坚持围绕产业办学,新增校内实训室6个、校外实训基地20个。工艺美术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玉雕专业成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品牌示范专业。
雄厚的专业建设实力使学校在当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共培养了国家级玉雕大师6名、省级玉雕大师44名、省级高级工艺师62名,为当地输送了2万多名优秀毕业生。这些人创办的产业成为吸纳贫困劳动力、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
“学校培养人才,人才强产业,产业需要劳动力,劳动力通过学校培养拥有技能。打造这个链条,离不开学校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负责人说。
除了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外,河南还探索在产业特色鲜明但职业教育薄弱的地区举办名校,有效促进当地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
2015年,为实现贫困地区“一人职教、一人就业、一家脱贫”的目标,按照省部署,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启动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民权县。
如何找到工作?学校了解到,以制冷为核心的工业冷链是民权县的支柱产业,也是该县精准扶贫战略部署的核心部分。但当地劳动力素质较差,唯一的职业学校————民权县职教中心,办学实力不强。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情况下,这所学校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表面,学生学不到东西。真功夫。
“利用我们的优势,帮助他们一步步办学,与产业结合,做大做强!”有着丰富校企合作经验的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思路清晰。 2015年5月,三方签署协议。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提供智力和信息支持,民权县政府提供经济、物资和政策支持,县职教中心提供场地支持。三方将共同引进当地企业参与学校建设,职教中心还增设一个名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制冷技术学院。
正是在这个时候,王奎英被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派往民权县,担任制冷技术学院院长。经过四年的努力,制冷技术学院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办学实现了质的飞跃。仅在广州万宝集团民权电器公司,每年就有120多名学生在生产线上上课,接受公司工程师的指导,掌握冷柜生产线上各个岗位的生产和工艺技能。
实践教学让学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烫手山芋”。该校毕业生赵景瑞出身贫困,父母无工作能力。他技术过硬,入职后多次被“挖角”。他失学才两年,月收入近7000元。赵景瑞说:“我在学校学到的真本事,是我家脱贫的真正法宝。”
企业也受益。 2016年以来,制冷技术学院已为当地企业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3000余人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和学历教育培训2696人次。
民权县教育局局长朱庆华表示:“贫困地区职业学校立足企业需求,产教融合,既能提高办学质量,又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发展产业对贫困县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
在脱贫攻坚的号角声中,河南职教人砥砺前行。
在田间,他们将自己的技能传授到农民家门口。
在生产第一线,他们把贫困学生培养成赚钱能手。
出差期间,他们努力谋划如何做大做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
一幅职业教育扶贫画卷正在河南徐徐展开。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