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
在“三恒”、“神亮”在北京开业之前,钟表业多以修理为主的小表店。亨得利在北京的开业是北京钟表业的一大进步。因为亨德利不仅修理各种手表,还在瑞士西部销售各种豪华手表。有欧米茄、浪琴、劳力士、天梭、西玛、梅花、罗马等知名品牌的怀表和手表。 1945年抗战胜利之前,怀表比手表更受顾客欢迎。怀表分为两种:扁平怀表和哑表。
扁平怀表外面没有盖子,更容易读取时间。一种表壳暗淡、表盖外侧有表盖的怀表。表盘被覆盖在里面,所以被称为“闷壳”。虽然这种怀表比平面怀表更厚、更笨重,但它非常坚固,表盖也不容易损坏。从机械结构上可分为普通计时表和发条表两种。发条表的中心装有一组发声元件。只要拉动表壳上的板式执行器,手表就会发出悦耳的敲击声。几次就会告诉你现在几点了。有些还可以报告雕刻和刻痕。晚上睡觉时,在床边放一块弹簧表。当你醒来时,你不需要开灯。您可以通过扣动弹簧表的扳机来得知时间。从表壳来看,有一般钢质、银质、珐琅质、金质等。
上述各种手表在王府井大街的亨得利都可以买到。此外,还有专门的“亨得利六”品牌手表。这款手表是20世纪30年代由上海亨得利在瑞士定制的。腕表全部镀银,表盘上刻有“Hendry”字样。这些“亨得利”手表不仅走时准确,而且外形美观。它们是当时最畅销、最著名的手表。
1945年之前,北京市场上的手表都是小三针,即表盘的中心是时针和分针,下面有一个小秒针。当时流行方形手表。王府井大街亨得利出售的男女三针手表均为瑞士品牌。
王府井亨得利大街以销售欧美货闻名,但“七七事变”后,不得不进口日本货。当时日本制造的眼镜和手表不如欧美制造的,尤其是手表。日本最好的手表是Seiko House,其次是Seiki Monk和Asia。
抗战胜利后,西方“游泳夜光表”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王府井大街的亨得利专柜摆满了这样的手表。这些手表都是“三针”类型。从此,“小三针”手表就被顾客忽视了。
大钟并不是王府井大街亨得利的主打产品。这家店有两种大钟:挂钟和台钟,但都是德国著名品牌“双箭”和“宝兴”木钟。
亨得利在王府井大街上销售的眼镜有德国“蔡司”和英国“Krooks”、“Toric”名牌镜片。有英国铂金镜架和金镜架。少数是日本货和上海制造的国货。亨得利眼镜部还设有验光室,供顾客检查眼睛和眼镜。
王府井大街亨得利除了卖手表、眼镜等产品外,还卖留声机。这种留声机是手动的,是从欧美进口的。
王府井大街上的亨得利虽然主要卖手表和眼镜,但也注重手表的维修。在20世纪30年代和1940年代,该店以修理旧的和难以修理的手表而闻名。
在普通表店,修理工不敢承担“油线紊乱”、“轮齿缺失”、“摆尖折断”等高难度任务,也不愿意修理复杂的发条手表。一位顾客心爱的发条手表坏了。他去了很多表店,都说修不了。最终恒德在一周内就在王府井大街修好了,准时准点,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还有一位外国顾客弄坏了一块劳力士手表。很多表店都说修不了,但王府井大街的亨得利也修了。王府井大街上的亨得利可以修理旧表、坏表。首先,这家店里有几位修理手表的熟练工匠。其次,本店维修部组织严密,质检严格。过去,这家店里有十二、十三名制表师。其中之一就是“fixer”,即修理工的“头”。做“修理”的人必须技术高超。只要他接受的工作是别人修不了的,他就必须能修,而且他必须知识渊博,认识各种品牌的手表。 “修理工”坐在车间里,直接从客户手中接手工作,然后分配给后面车间的工人。
研讨会分为两组。一组修理各种怀表和手表,另一组修理大型钟表和留声机。车间修复好的工作交给“修复”检查验收,然后就可以交给客户了。根据商店政策,任何修理过的钟表都应由原修理商修理。修理钟表的工人认为修理工作是一种耻辱。如果有人连续几次修理工作没有被经理解雇,他就会出于尊严自动退出商店。
王府井大街的亨得利非常商业化。当时店里的顾客都是外国人和中国的富豪。所以他们非常注重门面的装饰和店面的布局。与传统的北京风格不同,亨得利店的正面设有一扇大玻璃窗和两扇玻璃推拉门。店内四周都是玻璃货架和两个大玻璃柜,都有一种北京少见的“洋”味,让普通顾客望而却步。这就是所谓的“欺负服务员”。店内站立的店员要求仪表端庄、整洁,着西装、穿鞋、打领带。为此,亨德利给了店员补贴。亨德利的店员懂得如何读人。凡是自驾前来、有随行人员的顾客,应远离送行,热情接待。
亨得利的产品虽然明码标价,但总是以优惠老顾客、尊重朋友为由,在原价基础上进行折扣。这样,生意就做好了,就有了客户。有时候,针对一些顾客“只要价格高就是好产品”的心态,我们就把店里最好的、最贵的产品展示给顾客。如果他们不喜欢,我们给他们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价格,但外观有点不同。不同的。然而,价格很高。结果往往是顾客会很乐意购买手表或眼镜。
北京三恒的主教练都是王惠春出身。一个人管理不了三个地方,所以他把前门外的观音寺亨得利作为北京亨得利的总部。他主管总店,派周、于伯衡为助理,管理王府井大街亨得利店和西单北大街亨得利店。门店员工的待遇实行工资加提成制,即每月固定工资加上按月销售额计算的报酬。亨德利的员工(学徒除外)上午9 点开门,下午6 点关门。如果你在北京有家,你就可以回家;如果您无家可归,商店将提供住宿。北京“三恒”的员工大部分是浙江老乡,也有少数是北京人。店里招收学徒,选拔极其严格。学徒必须有两名保证人,保证在三年零一天的学徒期间不违反店规,服从管理。如果出现任何问题,赞助商将承担责任。另外,学徒需要试用三个月,最优秀的会被保留。这三个公司都有70 或80 名员工。王密滨河街上的亨得利生意最红火,有员工30多人。
抗战胜利后,王府井大街的亨得利营业了一年左右,生意还不错。 1947年内战爆发以来,由于北平社会不稳定,物价飞涨,商业停顿。北平解放前夕,王惠春赴香港创办香港亨得利钟表眼镜有限公司。不久,另一家亨得利分公司在台北开业。
1949年北平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王府井大街上的许多商店摆脱困境,开始复苏。然而,亨德利不同。首先,王惠春离开后,大量资金被拿走,亨德利成了一个空架子。其次,亨德利供不应求。因为亨得利与一般商店不同,主要经营洋货。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还不能生产手表,当时也没有瑞士手表。所以柜台是空的。
尽管王府井大街的亨得利工人面临重重困难,但解放后的工人阶级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团结一致,共同克服了困难。一方面,他们向中国人民银行借钱解决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他们购买旧瑞士手表,修理后放在柜台上出售,以解决供应问题。很快,Fit和Karma手表从苏联进口并销售。但苏联手表又大又厚、粗糙、价格昂贵,所以卖得不好。大多数顾客宁愿购买完好无损的旧瑞士手表,也不愿购买新的苏联手表。直到1953年,从瑞士进口钟表,王府井大街亨得利的困境才结束。
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时期,亨得利街成为国有企业,并更名为亨得利钟表眼镜店。亨德利曾经为少数人服务,现在为大众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农业生产得到空前发展。 1958年,天津、上海、北京试制手表成功并投放市场。从此,中国不能生产手表的历史结束了。天津手表厂采用瑞士“灵宝”牌手表试制成功“五一”牌手表。上海手表厂生产“上海”牌手表,是仿瑞士“亿世嘉”品牌的。北京手表厂的所有设备都是从瑞士进口的。试制“北京”牌手表,后改为“双菱”牌。这些中国厂商生产的手表摆在王府井大街的亨得利专柜,不少人前来购买、参观。店里的员工感到无比自豪。他们说:“我们终于卖出了自己国家生产的手表了!”
20世纪60年代中期,王府井大街的亨得利更名为首都表行。 1980年,亨德利恢复旧名。但因为它不经营眼镜,而是专营手表,所以被称为亨得利表行。
目前,王府井大街的亨得利已经从一家店发展到三家店。除这家店外,王府井大街东侧还有一家精工品牌手表专卖店,东华门大街有一家亨得利手表维修部,共有员工127人。亨得利更大的发展是柜台产品的极大丰富。除了机械表之外,还新增了大量各品牌的电子表。不用说,有瑞士产的手表,有日本产的“精工”、“东方”,还有香港产的机械表、电子表。除了北京、天津、上海的手表外,还有西安、广深、深圳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机械表、电子表。其销量从过去销售的几十只手表增长到现在销售的1000多只手表。
亨德利的修表生意曾经非常有名。改革开放后,门店提出了更加方便群众的服务政策。目前,亨得利拥有制表师30余名,其中特级1名、特级1名、表特级3名。在北京的钟表行业里,他们的维修技术是最强的。一级技师王俊明是亨得利公司的老员工。 1984年,他在市内首先建立了电子表维修站,为佩戴电子表的顾客解决重大问题。二级技师黄福祥发明了洗表机。这项技术改革将广大修表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改进了洗表模式。
正是因为亨得利钟表店强大的维修技术,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期间,该店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维修钟表的指定维修点谁出席了会议。值得一提的是,段皮一、王贵臣、戴东升三位特级三级技师是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修理工。他们学习刻苦,善于思考。他们不仅继承了老师傅的各种手工技艺,还将修复技术进一步提升为科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际修复。由此,亨得利手表的维修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亨得利钟表店一方面注重店面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更注重服务群众的社会效益。他们在店里设立服务台,为顾客做杂活和小修,比如换表带、换夹子、校正速度、回答顾客的问题等,很受顾客欢迎,经常收到表扬信。来自各行各业的客户。
1985年,亨得利钟表店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商店”。如今,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亨德利更加自信、砥砺前行。
现在首都到处都是亨得利钟表店,分店遍布各处。亨得利钟表眼镜店的另一项业务眼镜呢?我们可以继续往下看。
相关资讯: